專家聯名簽字 呼吁回購“越王劍”
[中藝網 發(fā)布時間:
2002-11-15]
據《南京晨報》報道,在10月19日于南京召開的越王劍暨商周青銅兵器學術研討會上,國內文物專家學者史樹青、曹錦炎、譚德睿、黃盛璋、孫華、鄒厚本等人,紛紛在“建議收購臺灣龔欽龍藏越王劍等38件青銅兵器呼吁書”上簽字,倡議官方、民間資本出資回購目前在臺灣收藏者龔欽龍手中的38件戰(zhàn)國時期文物。
專家認為“越王劍”意義重大
龔欽龍為臺灣知名收藏家,尤長于商周青銅兵器的收藏和研究。其中珍藏的“越王不壽劍”和“越王州句復合劍”系孤品,存世的僅此一把。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曹錦炎說,自前年“越王不壽劍”在臺灣陳氏手中面世后,曹錦炎就力諫龔先生從陳氏手里購回,避免再次流失。據龔先生講,當時他在美國的生意正需要大筆資金,但他還是咬牙花了大把銀子從陳氏手中“搶回”。為此,曹錦炎專程去了臺灣一趟。
曹錦炎指出,此劍有幾個特點頗值得注意,一是劍身偏長,品相及氣勢均為越王劍之冠;二是絲織纏緱保存完整,對我們全面、完整地了解越國劍的形式很有幫助;三是對研究越國歷史意義重大,不壽劍的問世,證明了司馬遷的記載及《竹書紀年》說法正確可信,即越國史上有越王不壽,在位10年。我國青銅器泰斗馬承源這兩天,他已“游說”浙江的民營博物館出資認購這批國寶。他告訴記者,這批“國之重寶”若能回到越國故地,其意義深遠自不待言。
古董商欲“天價”收購
據收藏者介紹,一些日本古董商眼下對這批文物尤為熱心,聲稱愿按國際價收購,不少海外的買家亦紛紛表達了求購意愿?!半y道我們的子孫日后真的只有到洋人的櫥窗里去瞻仰這些祖先留下的財富與創(chuàng)造力的智慧?”中科院黃盛璋研究員說,“這批東西一定要想方設法留在國內,不能讓海外古董商或藏家拍過來,賣過去?!?
昨天,黃盛璋在呼吁書上簽字后,希望不要單靠某一博物館來承擔這一搶救國寶的千秋勝業(yè),他建議企業(yè)、民營博物館等共同參與到搶救這批國寶的大事中來。
專家認為越劍理應留在國內
上海博物館譚德睿研究員告訴記者,這批兵器的學術價值不可估量,王劍中首次出現青銅復合技術,另外有多種帶銘文樂器。如西周晚期的晉公戈,竟有兩行19字,有紀年、月、日及作器者、作器目的、數量等豐富內容,為出土兵器所僅見。并為周代歷法研究提供了一件重要標準器。其他如魯陽戈、巴蜀棘字銘形銘戈等、州句鐵劍銅戈上的銀斑紋戈、冰裂紋劍是青銅表面技術至今未解之謎。譚德睿建議,這批兵器最好是浙江或江蘇收購,因為其中大多是越國和吳國的兵器。
在昨天的研討會上,專家們認為,不能眼睜睜地讓這批國寶“放任自流”,無論付出多大代價,一定要留在國內。
相關資料
10月18日在南京博物院舉辦的“龔欽龍藏越王劍暨商周兵器特展”是由龔欽龍本人提供的,所需費用由龔氏承擔。該展覽是南京博物院慶祝建院70周年的活動之一。
與會部分專家身份簡介:史樹青,北京大學考古系研究生導師,北京市文史研究館館員,中國收藏家協會會長,《收藏家》雜志主編;曹錦炎,浙江省博物館副館長及研究員,杭州大學歷史系兼任教授;譚德睿,上海博物館研究員。
最新消息
昨天,這批“國之重寶”又起波瀾,國家博物館研究員史樹青等專家學者發(fā)現,這批文物中的部分文物具有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發(fā)給的“文物鑒定證書”。作為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的副主任,史樹青老先生斷定:這是違反常規(guī)的做法。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從不向私人藏品進行鑒定,更無發(fā)國家“文物鑒定證書”之說。
當記者就此事問及龔欽龍先生時,他說,個人所收藏的青銅兵器主要系原臺灣“古越閣”所珍藏,因有祖國大陸“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具名所制發(fā)的“文物鑒定證書”,所以他是連同證書從“古越閣”收購到手的。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