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花500萬元修建湖南最大規(guī)模私人古玩博物館
[中藝網 發(fā)布時間:
2004-09-27]
蔥綠的古樹,古樸的回廊,青色的石磚,以及價值五百余萬元的歷代陶瓷、銅器、書畫、錢幣、漆器等奇珍異寶,構成一幅奇異絕倫的畫卷。昨日上午,記者來到瀏陽市青草鄉(xiāng)張家店,目睹了農民張志國修建的湖南最大規(guī)模的私人古玩博物館。
古巷追尋
踏著青石板走進農民博物館
穿過一條號稱瀏陽最繁華的街道,沿著一條幽深的青石磚古巷前行,記者不禁放慢了自己的腳步,細細感受它的清幽靜謐。走進張家店村,一座園林式的山莊出現在眼前,這就是農民張志國辦的博物館。博物館前,紅色的巨石上刻著袁隆平題寫的“聚寶博物館”幾個鎦金大字。
沿著斑駁的碎石小路,記者來到一座兩層的青色石磚瓦房前,輕輕扣響一扇古樸的大門。
驚愕一幕 眾多古玩迷人眼
一進大門,一面2米高的德國進口的古鏡映入記者眼簾。踏著松軟的紅色地毯,記者來到了大門左邊的第一個房間,里面是一個用紅色綢緞圍蓋的竹制皮影戲臺,從后面照射出的燈光,似乎讓皮制玩偶的動作定格在了遠古的某一天。
隨后,張志國帶記者一一領略他25年內收藏的寶物。一樓的大革命史展廳里有紅纓槍、文革風云展廳里有文革圖片、革命形勢圖,以及一些軍號、文章等實物。其中還收集了一些中共領導人革命起義的重要資料,這些資料可以讓后人了解到有關領導為何將起義地點選在瀏陽。這些資料是張志國花了大力氣和金錢收購回來的。
而在古寺遺風的收藏室內,滿是佛家的用具和有關經文和畫卷。一些古玩還大有來頭,從側面反映了當時湖南軍政的情況。另外一些古鐘、燈籠、農用工具等,都被收藏在內。
走上二樓,廳堂里陶瓷雕像、明清遺物、抗戰(zhàn)時期的紀念品等等,品種繁多。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國恥紀念”茶壺,該茶壺是抗戰(zhàn)時期湖南澧陵燒制出的,壺的一面有“國恥紀念”字樣,另外一面是廠址名稱,上面還刻畫了竹石圖。這把壺不僅記錄了一段屈辱的歷史,同時也展示了中國人民的民族氣節(jié)和愛國精神。
在眾多的瓷器中,讓張志國最喜歡的是一個普通的白色小茶壺,上面畫著3面彩旗,是為紀念革命家孫中山先生而制作的,該壺取名為“五族統(tǒng)一”。該博物館中“年紀”最大的是北京猿人遺址房山周口店猿人洞所出土的石斧。
博物館中,最為珍貴的陶器是一個紅色球狀物體,高、寬均約為1米,球身通紅,上面有白色的油漆狀物。記者從張志國女兒張菊口中得知,該文物是元代紅釉佛塔。該佛塔造型為球狀,頂部紅釉開片,是元代佛教器物。
癡迷一生 五百萬家當全換古玩
在張志國開始種植花卉的同時,他也迷戀上了古玩收藏。他第一次收藏的古玩是一個廟堂內的石獅子,在仔細品位石獅子一番后,張志國覺得非常有意思。隨后,他開始瘋狂地收集古玩,從新石器時代的石制工具,夏、商、周的陶器青銅,到先秦兩漢的磚頭瓦片,從唐、宋時期的三彩釉陶,到明清盛世的翰墨丹青,以及文革時期的遺物等無一不包?!坝捎谔焯炫艿焦磐媸袌鲑I文物,瀏陽古玩界的人都認得我,可就是這樣花光了積蓄。至今我還沒有存款!”張志國笑著告訴記者。
目前,經過初步統(tǒng)計,他收藏的古玩花費了他近五百萬元,還不算上博物館的裝修、維護和有關人員的工資。
坎坷遭遇 出身貧寒目不識丁
隨后,張志國帶著記者走進了一條羊腸小道。穿過一片森林后,記者眼前頓時一片明朗,一座粉紅色的3層樓的小洋房拔地而起。右邊還有一座假山和噴泉,池塘里還游著數條金魚。走進大廳,淡紅色的瓷磚,粉白的墻壁,現代化的家用電器,讓人感受到濃郁的現代氣息。當眾人入座后,50多歲的館長張志國說開了:"我小學二年級都沒讀完,你們信嗎?"土生土長的張志國,小時候家里非常貧困,其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農民,靠種田糊口,他讀了小學二年級后,就沒錢送他上學了。
張志國輟學在家,喂養(yǎng)牲畜。當十多歲的時候,他便在生產隊搞勞動賺取生活費。就這樣熬了許多年,在1979年時候,他看到瀏陽花卉生意非常不錯,便從親戚家借來數千元投資花卉種植.
光輝歲月 政策指引成百萬富翁
在剛開始的時候,張志國自己從市場上購來花卉幼苗進行培育。由于從來沒有接觸過花卉種植,為了彌補經驗上的不足,他跑到市內的圖書館,查閱各種有關花卉種植的書籍,有時候一看就是一整天,經常忘記吃飯。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張志國了解了各種花卉的生長習性,經過他調養(yǎng),花木長得特別的茂盛。初期,他與省內的一些大型工程進行合作,為其提供優(yōu)質上乘的花木,這為他賺取了第一桶金。而后,張志國結識的朋友越來越多,生意也越做越大,一些高檔花卉直銷日本等國家,為國家賺取了許多外匯,個人也得到了巨大回報。經過25年的商場拼搏,張志國的家產達到數百萬元。富裕后的張志國,將種植花卉的技術免費傳授給村民。經過張志國的指點,鄉(xiāng)親們都走上了富裕道路,家家都成了萬元戶,但張志國的生意就一落千丈了。"生意沒有做了,沒有關系,鄉(xiāng)親又不是外人,應該幫他們的!"張志國坦然地對記者笑道。
人生夢想 建中國第一農民博物館
張志國告訴記者,博物館內收藏的古玩近兩萬件,品種上包括了古石器、銅器、陶器、瓷器、漆器、木器、字畫,以及各種古代藝術品雜件。有宋元時期的南方青瓷,有難得一見的北方白瓷,不僅有瓷都景德鎮(zhèn)的歷代名品,也有湖南澧陵的湘瓷神韻,還有江南特色的東陽木雕,也有湖湘文化的菊石湘繡等。從內容上涵蓋了中國所有民族的文化類型,如宗教文化、農耕文化、民俗文化等。但數量還不多,質量還不夠高,涉及面還不廣,藏品的分類還不科學,文物的保存上還不夠科學,這些方面都有待改善。
衣缽傳遞 女兒將承館長一職
張志國告訴記者,他的女兒已經22歲了,剛從湖南農業(yè)大學畢業(yè)。在博物館開館前,她已經在幫忙操持有關事情,積累了不少文物知識和博物館管理方法和經驗,可以開始像大人一樣承擔責任了,將來會把館長一職傳給大女兒,將中華文化的精華弘揚給下一代。"我們都老了,不圖什么了,世界是他們下一代的!"張志國說。
相關鏈接:中國首個農民博物館長
根據相關媒體報道,原籍黑龍江穆陵縣農村的曹立明從1986年開始收集侵華日軍遺物,共收集一千多件,累計投入10萬元。2001年,曹立明籌資8萬多元建成了"綏芬河市侵華日軍遺物陳列館",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免費對外開放,成為"中國首個農民博物館長","館長"本人的生活因此窮困潦倒。
人生夢想 做中國最大農民博物館長
張志國很坦然地告訴記者,在收藏也遭遇過許多辛酸故事。在剛開始搞收藏的時候,家里比較困難,有時候為了收藏,只能餓肚皮。有一次,一個古玩商拿來了一個清朝的青花瓷瓶,開價400元,當時張志國手頭上錢不夠,但他被對方說動了心,一咬牙就從鄰居那里借了100多元買下了瓷瓶。當天興奮的他一夜都沒有睡覺,一邊拿著放大鏡仔細地觀賞著花瓶,一邊嘀咕著。他女兒張菊對記者平靜地說道,“那時侯,一收到好的古玩,爸爸就興奮的好幾個晚上睡不著。”
張志國已經收藏了近兩萬件藏品,他還有一個最大的夢想,那就是將自己的私人博物館,建造成全國規(guī)模最大、內容最豐富、最有影響力的農民博物館。
痛心不已 文物被盜徹夜未眠
張志國告訴記者,在一個月前,為了籌建私人博物館,他請來了裝修隊,給以前破舊的老屋進行粉刷。由于在裝修時,房間沒有上鎖,一個由十二塊木板拼湊而成,價值萬多元清代九頭獅的神架被人盜走。他立即向當地警方報案,但一直沒有音訊。后來,其中一塊木板被老朋友從盜賊手中購得,并且立即給他送了回來。而其余的11塊木板仍然下落不明,這讓他至今痛心不已。為了加強博物館的安全,他特地從外面請來了5、6名工作人員,專門負責博物館的古玩的保安。另外,他還將自己的床鋪從別墅里開設到博物館內。
來源:中國寧波網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